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公佈,政府將增撥七千五百萬元,資助安老服務單位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為此,軟餐俠特地找來2位特別嘉賓,分別是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博士,以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小姐,為大家解構這項措施可如何幫助吞嚥困難的長者!
軟食宜配合言語治療 為長者提供全面服務
對於政府是次的措施,陳文琪博士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她希望在政府開始增撥這筆資源時,可以讓服務單位自由決定哪些長者應進食軟食。不少長者有吞嚥困難的問題,然而並非每位長者都能接受言語治療師全面評估,故此,如院舍或照顧者得知長者有特殊需要,她希望這筆資金能解決目前長者的用餐問題。
現時不少有吞嚥困難的長者都以糊餐作為主食,但糊餐的賣相並不吸引,陳文琪博士希望業界能發展出不同種類的軟食,為長者提供更多飲食選擇。在提升飲食質素同時,她亦指出言語治療師的服務並未足夠,此方面亦需要作出配合,才能提供全面的服務,改善現時吞嚥困難長者面對的問題。
調查:六成院友拒絕進食糊餐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近年亦積極提升大眾對長者飲食及吞嚥困難問題的關注,譚穎茜女士指出,院舍很多時候需自掏腰包,才能滿足長者的需要。故此,是次的措施能為院舍提供額外的預算,提升長者的飲食質素。
社聯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院舍逾半院友有不同程度的咀嚼或吞嚥困難,比起以前,此情況有上升的跡象。在為他們提供糊餐的同時,因糊餐的味道及賣相欠佳,超過60%院友拒絕進食,只能倒掉食物,繼而影響其營養的吸收。
政府應加強教育培訓 提供軟食資訊渠道
要改善長者軟食,該調查亦指出超過六成院舍都希望能得到技術支援及財政支持,令長者的膳食得到改善。要充分利用這筆撥款,譚女士指出,政府需要加強院舍方面的培訓,讓其知道如何能提供軟食,例如是採購預先包裝軟食、利用食材軟化劑製作軟餐的方法等,提升市場上資訊的流通。
譚女士亦認為,各界專業人士對食物軟硬度的定義有所差異,不同界別的人士現時只能各施各法,若能統一標準,例如參考海外IDDSI,又或日本的標準,訂立一個標準指引,長者便更容易知道自己需要進食怎樣的食物。
文化村亦積極為社區內有咀嚼及吞嚥困難的人士提供最新的健康資訊,包括軟餐學堂、食譜及不同教育活動,讓長者都能享受美食的滋味。軟餐俠作為銀髮族飲食革命的先鋒,將繼續積極推廣長者安全進食,透過製作原汁原味的軟餐,維護長者用餐尊嚴,品嚐暖心滋味,進食重新變成一件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