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與Stephanie是兩兄妹,80後。雖然距離「老」尚有一段很遠的距離,但他們每日都在想像65歲以後會怎樣活,「自己父母都6、70歲,但感覺完全不老!到了我們這一代,退休兩個字可能都會fade out。」其實兩兄妹正密鑼緊鼓地籌劃一個全新的住宿空間,裏面將會有salon、spa、cafe、餐廳,還有天台種植,多姿多彩,「有埋酒吧就更好!」說的是一間未來的老人院舍。
2036年,200萬老人
Ageing問題說了很多年,get old gracefully更被常常掛在口邊,但在香港,優雅地變老怎麼聽起來仍然遙遠?「我經常引用一份中大報告,調查指出香港普遍長者的健康狀況在全世界排名很高,但心靈層面卻很匱乏,活得不快樂。」Charles說。姑且再看多點數字,根據2016年的政府統計報告,長者人口在該年度已達到116萬,到2036年更會上升到237萬,佔了總人口超過3成!今時今日,get old gracefully不應只是一種奢望。
但現實是,大部分人都在逃避。「安老行業一直不受投資者歡迎,年輕人更不願意入行,這麼多年,服務素質還是裹足不前。」Stephanie說。其實早在2001年,兩兄妹的父親在紅磡開了第一間「文化村」安老院舍,就是想帶來一點改變;院舍內所有都是獨立房間,當時是全港首創。「那年代的老人院大多只滿足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爸爸相信老了也要活得有私隱,有尊嚴。」
爸爸的想法算是走得很前,但世界卻變得比想像中還要快。在國外留學期間,他們發現眼中的老人已不是昨日的想像。「在西方國家,很多人退休後才開始真正享受生活,去旅行,經常打扮得好靚,和朋友食飯聚會。日本更加誇張,你會見到一個80歲老人獨自打理一間小餐廳,都不會嚷着要退休。」
65歲,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數字
回港後從爸爸手上接棒,兩人開始發想這個時代應有的安老概念,野心比父親更大!「再過幾十年,香港很有可能像日本一樣,有很多健康長壽,能夠自主地過老年生活的長者;所以安老院舍除了是提供護理服務的地方,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生活場所,為何不能講求lifestyle?」事實上,這樣的概念在國外早就流行了,「在安老院設置salon已經很平常,因為老了一樣要扮靚,也可以令一個人更快樂。」只是很多人忘記了,其實老了一樣應該快樂地過活。
他們目前正在屯門籌建一所全新的安老院舍,預計2019年落成,就在嶺南大學隔鄰,一個充滿年輕活力的地方,遠望四邊都是青青蔥蔥的綠色。「在那裏,我們希望每個長者都擁有更自主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需要過想要過的生活。」他們計劃院內會有spa提供男女美容服務,有cafe、餐廳,只要身體狀況良好,他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食、作息,也可以自由地在公共空間活動,「就像在學生宿舍般多姿多彩。」
再大膽一點去想,安老服務只能停留在院舍裹?「鄰近是嶺南大學,其實能否讓長者到大學上堂?院舍的餐廳也可以開放給學生,促進兩代交流。」「就是盡量思考更多可能性。」當中,都包括了他們自己對年老的憧憬。「Charles想在院舍天台設置一個花園,讓子女和父母一起種植,因為他已經有兩個小孩⋯⋯我就想有個酒吧,老了都可以打扮得很美去喝一杯,享受音樂和氣氛,是一種情趣。」
能夠憧憬變老,更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