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安老院質素一向備受關注,最近筆者在院舍主管培訓課程中,跟不同安老院主管討論到安老院舍的質素保證問題,及如何實踐以人為本服務(People Centered Care);課堂中套用了心理學中常用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論述安老院舍長者的心理需要及院舍服務的不同層次。令我不禁反思:倘若理論套用在現今香港的安老服務上,又能否足以能實踐我們所重視的「以人為本」服務方針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於1943年提出,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食物、水及空氣)、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及健康)、社交需求(友誼、愛情及親情)、尊重需求(自尊、自我價值及自主)和自我實現需求 (開發潛能、超越自我)。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這些先天需求,而當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便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滿足基本需求後 追求心理需求的重要性
現今大眾普遍認為入住安老院的長輩就必定是被照顧,不論吃飯、洗澡、換片等都需要護理人員的協助,不但自理的機會減少,生活也因為規律的日程而妥協。加上基於種種限制或問題,很多的安老機構都把重點放於長輩的生理需要、環境安全上,滿足一般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滿足基本需求以外 ,安老服務又是否只居於「生存之上、生活以下」 的服務層次呢?
美國安老專家Dr. Bill Thomas於上世紀90年代創立了The Eden Alternative® ,當中所提及孤寂 (Loneliness)、無助(Helplessness)及苦悶(Boredom)是長輩常見的三大困境,這同時引證了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心理需求當中包括了「社交需求」及「尊重需求」,安老服務在滿足基本需求後,亦應考慮如何提升長輩的社交及獨立自主的能力,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不同的院舍活動驅走孤寂感,並增加他們的自信與能力,The Eden Alternative® 同時亦提倡把安老院舍變成了 「人類的居所」 (Human Habitat),意即創造一個多元化的環境 : 當中包含動物、植物和花園、甚至兒童和不同年齡段的人士,從而構成了一個生活社區,鼓勵長輩獨立自主,增強他們自信與能力,這些對滿足長輩心理上的追求無疑有著很大的幫助。
自我實現需求 讓晚年生活繼續綻放
「自我實現需求」是指能在生活中,將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超越自己,對於長輩來說,透過增加參與度得到尊重及認可,令他們覺得自己也會被需要,從而體驗到自己的用處與價值。記得幾年前在北歐Kauklahti’s Life and Living Centre for Senior Citizens一間長者共居的安老機構中,住客透過參與煮飯、清潔,甚至為訪客作導賞等日常活動,在不同位置上有所發揮,這是「自我實現需求」的好例子。
除此之外,潛能開發亦是「自我實現需求」中重要的一環,這可體現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同時亦是令長輩超越自我,追求成長的一部分,這跟The Eden Alternative®提及到 “Human growth must never be separated from human life”(個人成長絕不能脫離人生)不謀而合, 記得有一天,我們長者生活社區的其中一位住客Johnson 雀躍地跟我分享最近參與的一個由嶺大舉辦的二維碼(QR Code)網上課程,並急不及待的跟院友及生活伙伴分享自己學習的成果,在他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同時明白到「自我實現需求」都是每個人畢生追尋的終極目標與價值,而安老生活不應只居於「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而是在於如何助長輩追求自我實現,讓晚年生活「老有所學、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