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開始,不論是作文題目或是與朋友聊天分享生活,對話中總會出現「如果」一詞,由小學時期的「如果我是太空人」到朋友聚會中討論的「如果我老了」。「如果」對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是假設性問題的開端,但對於筆者來說,「如果」卻是一條打開創新思維的鑰匙。
最近筆者參加了一個由啟民創社於油街實現藝術空間舉辦的「如果___創意對話系列」活動,與10多位不同年齡、背景的人士展開「假如明天我變成100歲」的創意對話,這個對話系列活動,是透過一連串的互動,結集不同族群,以跨世代、跨思維、跨界別的方式,發掘彼此的經驗、創意和觀點,運用發問「如果」的創新精神,回應未來的事情。
100個精選自「社創設計室」共創點子中,透過5i設計思維為共同議題萌芽創意新點子,發掘安老創新的可能性。(圖片由作者提供)
「如果___點子庫」: 發掘安老創新的可能性
活動由100個精選自「社創設計室」計劃的共創點子開始,標示著不同人士對社會議題的創意想法,這100個「點子」是於2017-2019年間收集了來自1,000多位年輕人和400多位老年人的老齡創新意念,展示了每個人對不同議題的想法 : 當中包括: 「行走」、「隨時上落系統」、「讓坐」及「枴杖」等題目,透過5i設計思維:調查(Investigation)、潛行(Immersion)、構思(Ideation)、介入(intervention)、執行(implementation),為共同議題萌芽創意新點子,反映了不同人士對於安老創新的可能性。
筆者翻開了其中一張寫上「老人院」的點子卡,看到名為「月老計劃」的未來老人院所新概念,內容寫道「2068年,人類活動已踏足月球,月老計劃就是在月球建立一所老人院,由於月球只有地球重力的1/6,或許可以減輕老後面對的關節痛問題,甚至減低跌傷的風險」。作為安老院舍營運者,筆者於學生時代開始接觸安老服務,時常被問到對香港安老服務的看法,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卻被這個天馬行空的「創新點子」吸引著。從來,安老創新就是要提出許多的假設,多發問一些「如果」,把既有的「安老院」的標籤放下,未來安老是應該有選擇且多元性,安老院的設計要「去醫療化」,成為大家嚮往安老居所,「老人院」的點子卡令我們把「安老院」概念重新想像,帶來特別的創新思維。
其中一張「老人院」的點子卡,創作者構思出未來老人院的新概念—
「月老計劃」,跳出了傳統對安老院的想像。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其中一張「老人院」的點子卡,創作者構思出未來老人院的新概念—
「月老計劃」,跳出了傳統對安老院的想像。
(圖片由作者提供)
跨代跨界別創意對話 : 構想未來「老後」世界
在眾多的點子卡中,筆者今次分享的環節是「百歲」,在展開「如果___創意對話系列」前,筆者先與參與者解說香港目前的人口情況與社區資源,並鼓勵大家需要提升對安老的認識,不要等到需要服務才去尋找服務,對於未來照顧家人和未來的自己有相當大的幫助。 聽完分享後,10多位參加者便利用小工具及畫筆,發揮創意製作出「假如明天我變成100歲」的創新點子。
筆者分享的環節是「百歲」,透過跨代跨界別的創意對話,構想未來「老後」世界。
(圖片由作者提供)
記得一位中年女士分享了她的畫像:「我都是非常實際;希望100歲的時候有很多頭髮,健康的牙齒,以及強壯的雙腿,可以環遊世界。」她繼續說,之前因為照顧家中長者,忽略了健康,所以認為健康最重要; 另一位20多歲的參加者,畫了亞凡達及一個腦袋,旁邊寫了”Avatar+Metaverse”,他認為未來人類雖然會死亡,但可以保留我們的潛意識,以不同媒介繼續生活,不再局限於驅體,就像電影《潛行空間》或《亞凡達》的橋段。
或許,大家會覺得這些對話可能比較「天馬行空」,但是創意從來都是無所限制,透過今次開放式平台,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任何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創意想法,也許大家都不是該專業領域的人員,但倘若有個有趣的點子,又或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都可以用以重新反思「老」的定義,畢竟我們對「老」的詮釋會因為我們的年齡或人生閱歷而有所不同, 但我們每個人仍可以構想未來「老後」世界 「假如明天我變成100歲」—我會舉辦一個線上線下的「百歲大派對」,閱讀出我人生每個階段的故事,與好友一同慶祝100歲這個世紀里程碑。
【如果___點子庫|創意對話系列4至10】
啟民創社團隊將會在11月23、25、27、30日及12月1、2日在油街廚房,跟來自不同專業界別、國籍的嘉賓們進行創意對話,與市民一起在基層醫療、生死、腦退化、身份認同及傷健共融等議題中發揮創意想法,歡迎大家報名或即場參加。(詳情請參閱 : https://www.enable.org.hk/zh/news/what-if-creative-dialogues)
創意從來都是無所限制,可透過今次開放式的平台,能集思廣益,任何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創意想法,一起發掘未來安老可能性。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