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共融」是近年世界各地新興的社會議題之一,談到這個詞彙,大家心中可能浮現日本幼兒園與護老院並置、老人小孩共聚一堂進行日常活動的畫面,或是歐洲近年興起的「青銀共居」的生活社區。筆者記得早年曾往北歐的安老院考察,深被這些理念吸引,年青人能與長輩建立緊密連結,建立一體化的生活圈子。
筆者今個星期很高興參與了一個「跨代共融」的溫馨聖誕慶典,說的正是由我們院舍與嶺南大學合辦的年度大型活動。活動除了有歌舞表演外,更設置聖誕市集,展出由住客及嶺南大學學生大使合作的攤位,例如由住客親身分享生命故事冊的真人圖書館、門球互動體驗、住客手工藝作品展覽等。當天更是邀請了嶺南大學來自不同學科、學會的同學前來與住客慶祝,同學們與長輩唱著聖誕歌,大派聖誕禮物,如同生活在小社區中一起分享節日的喜悅及傳遞祝福,大家都渡過了一個愉快又溫馨的下午,為今年作一個完美的總結。
院舍與大學為鄰 共建跨代共融生活社區
近年香港社會強調「跨代共融」,以塑造長者友善社區。不同的安老服務或教育方針都加入了「跨代共融」的元素,而筆者經營的長者生活社區由於正於與嶺南大學為鄰,去年更開始與他們合作,希望打造一個共融的生活圈。
回顧過去一年與嶺南大學的活動,更是多元化而且充分地實現「跨代共融」的核心價值,在疫情下長輩外出受到限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對減少,嶺南同學們每次的探訪及活動變成了長輩們最期待的活動之一,從每星期的健康早操、到花園的園藝種植活動、甚至前陣子舉辦的「嶺南遊踪」導賞,都注入年青活力之餘,更見證著這群年輕一代與長輩們友誼的建立,早前住客們在嶺大學生的陪伴下,走進充滿活力的嶺大校園;更運用同學們教授的手機拍照技巧,拍下嶺南大學的每一處特色。這個「年青人走進院舍,長輩走進校園」的活動把這個生活圈加以擴展,長輩不單只局限於院舍生活,而年青人亦不再只是「義工」或「探訪人士」,這個一體化且流動的生活圈,能把長青之間的隔膜消除,做到共創共樂。
「嶺南遊踪」導賞活動,住客們在嶺大學生的陪伴下,運用同學們教授的手機拍照技巧,拍下嶺南大學的每一處特色。
這個「年青人走進院舍,長輩走進校園」的活動把生活圈加以擴展,一體化且流動的生活圈,把長青之間的隔膜消除,做到共創共樂。
院舍活動注入年青活力 傳承生命故事
社會老年學Year 4的同學Tom是每星期健康早操的「健康活力大使」,同時亦是為住客製作個人的「生命故事冊」的小編之一,「計劃令我有更多機會與長輩溝通,改變了我對長者刻版的既有印象,以早操的運動為例,原來我們可以用遊戲形式鼓勵吸引住客運動,令運動變得有趣味性,成為他們每星期最期待的事,同時令我覺得很有滿足感和意義。」
早操由嶺大學生「健康活力大使」帶領,注入年青活力,成為了住客們最期待的活動。
談到製作「生命故事冊」,Tom直言製作生命故事冊並不容易,因為故事內容都由長輩口述,學生們輯錄成書,當中因為時代背景不一樣,經常出現誤解的「笑料」,不過經過溝通及分享後,很快便完成了專屬他的「生命故事冊」,Tom更笑言長輩都是臥虎藏龍,每個故事及經歷都是獨一無二,更比他想像中厲害得多,教曉了他不少人生哲理,「老生常談的大道理其實早已知道,但透過真實分享就變得不一樣」。從來世代之間的隔閡都來自於不同價值觀,現今在這個多元並存的世代,能夠開敞心胸去探索、去挖掘別人的故事,了解不同世代有不同思考模式,更有助實現共融的價值,而同學們能透過了解長輩們的經歷,學習及領略當中人生哲理,大概這就是生命故事傳承的意義所在。
製作「生命故事冊」時,透過了解長輩們的經歷,學習及領略當中人生哲理,大概這就是生命故事傳承的意義所在。
無疑,面對著高齡長壽世代的來臨,我們在談論社會資源及安老政策的同時,「跨代共融」成為了建構未來社會的重要支援性網絡,不但能促使長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減少孤獨感,更能改善長者精神狀態和生活品質。而年輕人也可通過與長者交流汲取知識和人生經驗,了解不同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期望未來社會各界能透過跨代的交流來消除偏見,多與長輩接觸了解他們真實的情況及需要,締造共融的和諧社會。
聖誕節日慶典由院舍與嶺南大學合辦,一起分享節日的喜悅及傳遞祝福,渡過了一個愉快又溫馨的下午。
慶典活動更設置了不同的小攤位,當中住客更會親身分享生命故事冊,與大家一起細說自己的故事。
門球活動是深受住客歡迎的日常院舍活動,聖誕市集中住客分享心得,更可與大家一起體驗門球的樂趣。